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Wuhan Center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 Contro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题

疾控"疫线”通讯兵:守护疫情期间的每一个昼夜

发表单位: 原创文章发表时间:2020-03-01 字体大小:
分享到: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许多人在与时间赛跑:实验室里的检验者、病房里的流调员与医护人员、指挥室里的专家,他们或是在前线直面疫魔、或是在后方争分夺秒,而疫情监测和信息收集报送组的“通讯兵”们则搭建起了这些不同阵线之间的桥梁,用辛劳付出的汗水浇灌疫情结束的一天早日到来。

刘普林是市疾控中心疫情监测和信息收集报送组的组长,15年党龄的他从疫情初始就冲锋在前,大家见到他最多的样子,就是他在走廊里边小步快走边打电话,手中还拿着几份刚刚打印好的资料。更多的时候,他会和自己三个小组的组员们一起,在电脑面前讨论数据问题。作为工作组的核心,刘普林需要统筹三个小组的全面工作,常常跟着信息组熬夜报完数据,刚躺下休息,又被电话叫醒,组员们回忆,每天刘普林最少都要接30个工作电话。张晓霞说:“组长的手机每天都响个不停,几乎没有安静过。”

除了是一位可靠的组长,在组员们眼中,刘普林也是疫情数据统计的“发明家”。数据在统计收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查重、整理面临很多困难,刘普林注意到组员们工作中的难题,便主动制作一些excel数据统计的“神器”,将她们从繁琐低效中“解放”出来,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

刘普林之外,组里还有“七朵金花”,组成了三个不同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彭颖所在的小组负责疫情网的审卡工作,她和闫晗、罗莉三人一起肩负着全市所有定点医院上报的报告卡审核任务。疫情网每两分钟就刷新一次,为及时将报告卡信息审核确认完成,她们全天不停歇,三人三班倒、每人八小时不间断在线,确保全市的传染病报告卡都能够在两小时内“三级”审核完毕。小组长彭颖不仅负责审卡,还负责对接区疾控等单位,反复确认确保信息准确。最多的时候,三人一天要审上五六千张卡。闫晗笑称,她现在最缺的就是睡眠,最需要的东西就是眼药水。“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不再有新冠病例报卡的那一天。”

数据分析组的郭燕和李芳主要负责整理每日新增及累计病例数,她们每天都要在数量极大、分类复杂的数据中分析梳理、并整理出3份侧重点不同的疫情报告,供上级专家及领导们参考、掌握疫情发展情况,加班熬夜也是工作常态,办公室的灯长明不灭。为了科学研判疫情、全力抗击疫魔,她们做出了最大努力。郭燕的丈夫和她一样,也是此次武汉市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之一,夫妻俩有着同样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都为打赢此次疫情阻击战全力以赴。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轮番上阵,负责全面工作的刘普林却必须24小时在线,所有报送出去的文件及数据资料都需要他来把关。刘普林的办公桌后面有张折叠床,可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也没能休息,就坐在桌前、埋头在报表中和组员们一起迎来了新的一年。

罗纹和张晓霞是中心近两年的新进职工,疫情爆发后,她们俩被编入组内,主要负责信息收集工作,分析梳理从各个口径收上来的资料和数据。她们每天需要报送十数个表格文件,而这些文件中的数据总在不断动态变化,罗纹和张晓霞常常工作到凌晨三点左右才能结束工作,她们的办公室成为每天夜里点亮疾控大楼的一盏。为保证工作质量,刘普林安排她们两人每两天轮一次夜班,张晓霞说,这样自己每两天就可以睡一个好觉。

除了日常的文件报送,组内还有许多临时性工作任务需要处理,这些紧急任务常常要求他们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收集有效内容,在极短时间内上报,长期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下,这对他们的专注力、行动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但张晓霞只是感叹:“好辛苦,但还是要坚持。”

和刘普林、张晓霞一样,由于工作性质常常需要他们加班熬点,组内许多人都住在了单位,尽管其实他们的老家并不在武汉,疫情当前,他们都选择坚守岗位,和留守的武汉人民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元旦、春节、元宵,组内的成员们一起度过了许多节日,但节日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工作。远在老家的亲人们常常惦念,但都不约而同地对他们的工作表示理解与支持,家人的鼓励是大家的力量源泉。

或许并不直面病毒,疫情监测和信息收集报送组的成员们却也用自己的努力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桥梁,确保了信息的顺畅与准确,他们在每一个夜晚默默点亮疾控,用默默无语的付出做牢固可靠的后盾。连续的奋战让他们忘记了白天与黑夜、工作日和周末,实在撑不住了就闭上眼睛小憩一会儿,睁开眼睛就又继续投入战斗,“坚持”是他们必胜的决心,用坚守诠释使命,用汗水履行职责,武汉疾控人守望健康,与每一个你同在。

(图为元宵夜凌晨2点,工作中的组员)